牛呼吸道病如何有效防治?
牛呼吸道病防治
牛呼吸道病是养牛业中常见的健康问题,尤其在季节交替、环境变化或养殖密度较高时易发。这类疾病可能由病毒、细菌、支原体或环境因素(如粉尘、氨气浓度过高)引发,严重时会影响牛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甚至导致死亡。因此,科学防治需从日常管理、免疫接种、环境控制等多方面入手,以下为具体防治措施,适合养殖新手参考。
一、日常管理:减少应激与交叉感染
牛呼吸道病的传播常与应激因素相关,如运输、转群、气候突变等。养殖户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应激,例如转群时避免混群,保持牛舍温度稳定(冬季不低于5℃,夏季不超过28℃),湿度控制在50%-70%。新购入的牛需隔离观察21天以上,确认无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流涕、呼吸急促)后再混群。同时,定期清理牛舍粪便,保持地面干燥,避免粪便发酵产生的氨气刺激呼吸道。
二、环境控制:降低病原传播风险
牛舍通风是关键。自然通风的牛舍需保证进风口与排风口无遮挡,机械通风的牛舍应定时开启风机,确保每小时换气次数达到6-8次。冬季通风时需注意“最小通风量”,避免温度骤降。此外,牛舍内粉尘(饲料碎屑、皮屑)会携带病原,需通过喷雾降尘或增加地面湿度(保持地面微湿)来减少粉尘飞扬。定期消毒也不可忽视,可用过氧乙酸、戊二醛等消毒剂对牛舍、用具进行喷洒,每周1-2次。
三、免疫接种:构建主动防御屏障
针对病毒性呼吸道病(如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病毒性腹泻),需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例如,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疫苗可在犊牛3月龄时首免,间隔1个月加强免疫,之后每年接种1次;牛病毒性腹泻疫苗建议母牛产前30-60天接种,犊牛通过初乳获得被动免疫。疫苗接种需选择正规厂家产品,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注射部位消毒彻底,避免交叉感染。
四、药物预防与治疗:针对性用药
对于细菌性或支原体性呼吸道病(如牛支原体肺炎),可在疾病高发季节(如秋冬)或转群后,在饲料中添加泰乐菌素、氟苯尼考等抗生素进行预防,连续使用5-7天。若牛已出现症状(如频繁咳嗽、体温升高至40℃以上),需隔离病牛,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例如,支原体感染可选用恩诺沙星,细菌性肺炎可选用头孢噻呋。治疗时需足量、足疗程用药,避免随意停药导致耐药性。
五、营养支持:增强牛体抵抗力
营养不良的牛更易感染呼吸道病。日常饲料需保证蛋白质(12%-14%)、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E)和矿物质(如硒、锌)的充足供应。例如,可在精料中添加2%-3%的预混料,或定期投喂胡萝卜、青贮饲料等富含维生素的饲料。冬季可适当增加能量饲料(如玉米)的比例,帮助牛抵御寒冷。同时,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避免牛因缺水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降低防御能力。
六、早期发现与隔离:控制疫情扩散
养殖户需每天观察牛群状态,重点留意咳嗽、流涕、呼吸急促(每分钟呼吸次数超过40次)的牛。发现病牛后,立即将其转移至隔离圈,避免与健康牛接触。隔离圈需保持干燥、通风,垫草定期更换。病牛用过的饲槽、水槽需用2%火碱溶液浸泡消毒。对于死亡牛只,需进行无害化处理(如深埋或焚烧),严禁随意丢弃,防止病原扩散。
牛呼吸道病的防治需“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通过改善养殖环境、科学免疫、合理用药和加强营养,能有效降低发病率。养殖户应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定期培训饲养人员,提高对疾病的识别和应对能力。若疫情复杂或持续不愈,需及时联系兽医进行诊断,避免盲目用药导致病情加重。

牛呼吸道病常见症状有哪些?
牛呼吸道病在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会对牛的健康和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了解其常见症状,有助于养殖者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下面详细介绍牛呼吸道病的常见症状。
首先是咳嗽,这是牛呼吸道病较为明显的症状之一。患病牛可能会出现频繁的干咳或者湿咳。干咳通常声音比较清脆,没有明显的痰液排出,多是因为呼吸道受到刺激,比如灰尘、异物或者一些病原体的早期侵袭。而湿咳则伴有痰液,咳嗽时可能会听到喉咙里有“咕噜咕噜”的声音,这往往意味着呼吸道内有较多的分泌物,可能是细菌感染引发了炎症,导致黏膜分泌增加。例如,当牛感染了牛支原体肺炎时,就容易出现持续性的湿咳,咳嗽的频率和强度会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加重。
其次是呼吸困难,患病牛会表现出呼吸急促、费力。正常牛的呼吸比较平稳、有节奏,而患病牛呼吸频率会明显加快,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可能会比正常时多出一倍甚至更多。在呼吸时,可以看到牛的腹部起伏明显,或者出现张口呼吸的情况,尤其是在运动或者气温较高的时候,呼吸困难的症状会更加突出。这是因为呼吸道疾病导致气道狭窄或者肺部功能受损,影响了气体的交换,牛需要通过加快呼吸频率和更用力的呼吸来获取足够的氧气。比如牛患上传染性牛鼻气管炎时,呼吸道炎症会使气道变窄,牛就会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
再者是流鼻涕,患病牛的鼻腔会流出不同性状和颜色的鼻涕。初期可能是清亮的、水样的鼻涕,这通常是呼吸道受到轻微刺激或者病毒感染的早期表现。随着病情的发展,鼻涕可能会变得浓稠,颜色也会发生变化,变成黄色或者绿色,这往往提示有细菌感染。大量的鼻涕会从牛的鼻孔流出,有时还会在鼻孔周围形成结痂。例如牛感染了牛病毒性腹泻 - 黏膜病病毒时,除了有其他症状外,也会有流鼻涕的表现,而且鼻涕的性质会随着病情的进展而改变。
另外,牛呼吸道病还可能导致牛的精神萎靡。患病牛会表现出不爱活动,总是趴在地上,对周围的刺激反应迟钝。它们可能会食欲减退,对平时喜欢的饲料也不感兴趣,采食量明显下降。这是因为身体的不适和呼吸道的炎症影响了牛的整体状态,使其没有精力和食欲去进行正常的活动和进食。比如牛得了牛流行热,在发病期间就会精神萎靡,长时间卧地不起,采食量大幅减少。
还有,一些牛呼吸道病会引起牛的体温升高。正常情况下,牛的体温在 37.5℃ - 39.5℃之间,当患有呼吸道疾病时,体温可能会上升到 40℃甚至更高。体温升高是身体对病原体入侵的一种防御反应,是免疫系统在发挥作用的表现。但持续的高热会对牛的身体造成损害,影响各个器官的功能。例如牛感染了牛巴氏杆菌病时,就会出现高热的症状,同时伴有其他呼吸道症状。
最后,部分牛呼吸道病还可能导致牛的眼部出现异常。比如眼睛发红、流泪,眼角可能会有分泌物增多,形成眼屎。这可能是呼吸道疾病引发的全身性反应,也可能是病原体直接侵犯了眼部组织。例如牛感染了衣原体时,除了呼吸道症状外,还可能出现结膜炎,导致眼部出现上述异常情况。
养殖者在日常养殖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牛的状态,一旦发现牛出现咳嗽、呼吸困难、流鼻涕、精神萎靡、体温升高以及眼部异常等症状,就要考虑牛可能患上了呼吸道病,应及时请专业的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牛呼吸道病主要病因是什么?
牛呼吸道病是养牛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会对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产生不良影响。其主要的病因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是传染性因素。病毒是引发牛呼吸道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比如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它可以通过空气飞沫进行传播,当健康牛吸入含有病毒的空气后,病毒就会在呼吸道黏膜上定植和繁殖,破坏呼吸道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牛出现咳嗽、流涕、呼吸困难等症状。还有牛病毒性腹泻 - 黏膜病病毒,它不仅能引起消化系统的病变,也会累及呼吸道,使牛的呼吸道抵抗力下降,容易继发其他感染。
细菌也是常见的致病因素。像牛支原体,它可以在牛的呼吸道内长期存活,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牛支原体感染后,会导致牛的肺部发生炎症,出现纤维化病变,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使牛呼吸急促、困难。另外,多杀性巴氏杆菌也能引起牛的呼吸道疾病,这种细菌通常在牛的呼吸道内寄生,当牛的抵抗力下降时,如遇到寒冷、拥挤、通风不良等应激因素,就会大量繁殖,引发急性呼吸道炎症,表现为高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除了病毒和细菌,寄生虫感染也会导致牛呼吸道病。例如,肺丝虫的幼虫会在牛的肺部移行和寄生,破坏肺部的组织结构,引起肺部炎症和出血,导致牛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而且,肺丝虫感染还会影响牛的免疫功能,使牛更容易感染其他病原体。
其次是环境因素。通风不良是导致牛呼吸道病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如果牛舍内空气不流通,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会刺激牛的呼吸道黏膜,使黏膜的屏障功能受损,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为病原体的入侵创造条件。例如,在冬季,为了保暖,很多牛舍会减少通风量,导致舍内空气污浊,牛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很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
饲养密度过大也会增加牛呼吸道病的发病几率。当牛舍内牛的数量过多时,牛与牛之间的接触机会增加,病原体更容易在牛群中传播。而且,饲养密度大还会导致牛的活动空间受限,牛的体质下降,抵抗力减弱,从而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
另外,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也会影响牛的呼吸道健康。在寒冷的季节,如果牛舍内温度过低,牛为了保持体温,会消耗更多的能量,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同时,低温还会使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缩,影响黏膜的血液循环,降低黏膜的防御能力。而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牛的呼吸道健康,湿度过高会使牛舍内潮湿,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湿度过低则会使牛的呼吸道黏膜干燥,降低黏膜的湿润度和防御功能。
最后是饲养管理因素。营养不均衡会影响牛的免疫功能,使牛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如果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会影响呼吸道黏膜的修复和再生,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例如,维生素A对维持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和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角化,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应激因素也是引发牛呼吸道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牛在运输、转群、疫苗接种等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应激刺激,这些应激会导致牛的内分泌系统紊乱,免疫功能下降,从而使牛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比如,在运输过程中,牛会受到颠簸、拥挤、饥饿等应激,到达目的地后,很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的症状。
牛呼吸道病的主要病因包括传染性因素中的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感染,环境因素中的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大、温度和湿度变化,以及饲养管理因素中的营养不均衡和应激因素等。养牛户在日常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养殖环境,做好疫病防控工作,以减少牛呼吸道病的发生。
牛呼吸道病防治药物有哪些?
在牛的养殖过程中,呼吸道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会影响牛的生长、繁殖和生产性能。下面为你详细介绍一些牛呼吸道病防治的常用药物。
抗生素类
- 青霉素类:青霉素G钾或钠盐是常用的青霉素类药物。它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发挥杀菌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好的抗菌效果。比如,当牛感染由肺炎链球菌等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时,可以使用青霉素进行治疗。一般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剂量根据牛的体重和病情严重程度来调整,通常每千克体重1万 - 2万单位,每天2 - 3次。不过,青霉素在使用前需要进行皮试,以防牛出现过敏反应。
- 头孢菌素类:头孢噻呋是一种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都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它可以有效治疗由巴氏杆菌、支原体等引起的牛呼吸道疾病。通常采用肌肉注射给药,每千克体重1 - 2毫克,每天1次,一般连续使用3 - 5天。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优点是抗菌作用强、过敏反应相对较少。
- 大环内酯类:泰乐菌素和替米考星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代表药物。泰乐菌素对支原体、某些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有抑制作用,常用于预防和治疗牛支原体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可以口服或肌肉注射,口服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0 - 15毫克,每天2次;肌肉注射剂量为每千克体重5 - 10毫克,每天1次。替米考星的抗菌谱与泰乐菌素相似,但抗菌活性更强,主要用于治疗由支原体、巴氏杆菌等引起的严重呼吸道疾病,一般采用皮下注射,每千克体重10毫克,每3天1次。
磺胺类
磺胺嘧啶钠是常用的磺胺类药物之一。它通过抑制细菌的叶酸代谢来发挥抗菌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有抑制效果。在牛呼吸道病的治疗中,可用于治疗由链球菌、巴氏杆菌等引起的感染。通常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首次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1克,维持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05克,每天1 - 2次。使用磺胺类药物时,要注意按照规定的疗程使用,避免长期大量使用导致牛出现中毒反应,如结晶尿、血尿等。
中药制剂
- 双黄连注射液:它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等中药提取制成的。具有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的功效,对于牛的风热感冒引起的呼吸道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等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一般采用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0.1 - 0.2毫升,每天1 - 2次。中药制剂的优点是副作用相对较小,但起效可能相对较慢。
- 麻杏石甘散:主要成分有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等。具有清热宣肺、平喘止咳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牛的肺热咳喘等呼吸道疾病。可以将药物与饲料混合后让牛口服,每头牛每次50 - 100克,每天2次。
注意事项
在使用药物治疗牛呼吸道病时,要严格按照药物的说明书和兽医的建议使用,注意药物的剂量、使用方法和疗程。同时,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避免不同药物之间发生不良反应。另外,在治疗过程中,要给牛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保持牛舍的清洁卫生、通风良好,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清洁的饮水,以增强牛的抵抗力,促进疾病的康复。如果牛的病情比较严重或使用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应及时请专业的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