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知识 > 正文内容

基督教起源、教义、节日及与其他宗教区别是什么?

toodd2周前 (10-12)百科知识1

基督教

基督教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世界性宗教,以下从多个方面为对基督教不太了解的朋友详细介绍:

起源与背景

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当时这一地区处于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社会矛盾复杂,百姓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耶稣诞生并开始传道。耶稣宣称自己是上帝的儿子,带来救赎的信息,他通过讲道、行神迹等方式吸引了许多追随者。耶稣的教导强调爱、宽恕和拯救,他认为人类因为罪而与上帝隔绝,而通过相信他,人可以获得永生。后来,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受死,但三天后复活,这一事件成为基督教信仰的核心。随着耶稣门徒的传教活动,基督教逐渐从犹太地区传播到罗马帝国各地,乃至全世界。

核心教义

  • 三位一体:这是基督教最重要的神学概念之一,指的是上帝只有一个,但同时存在于三个位格中,即圣父(上帝)、圣子(耶稣基督)和圣灵。这三个位格不是三个不同的神,而是同一个上帝的不同表现方式。例如,圣父是创造者和维持者,圣子通过降世为人带来救赎,圣灵则内住于信徒心中,引导、安慰和赐予力量。
  • 救赎论:基督教认为人类天生有罪,这种罪使得人与上帝隔绝,无法靠自己的力量回到上帝身边。而耶稣基督的降生、受死和复活,为人类承担了罪的惩罚,只要人相信耶稣,承认自己的罪,接受他作为个人的救主,就可以得到赦免,与上帝和好,获得永生。这就好比一个人欠了巨额债务无法偿还,而有人主动替他还清了债务,使他得以解脱。
  • 末世论:基督教相信世界有一个终结的时候,届时耶稣会再次降临,审判活人和死人。信徒会被提进天堂,享受永生的福乐;而不信的人则会面临永久的惩罚。同时,基督教也期待着一个新天新地的到来,在那里没有罪恶、痛苦和死亡,只有上帝的荣耀和信徒的喜乐。

经典文献

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它分为《旧约》和《新约》两部分。《旧约》原本是犹太教的经典,记录了上帝与以色列民族的关系,包括上帝的创造、律法、历史和先知的预言等内容。比如《创世纪》讲述了上帝创造世界和人类的故事;《出埃及记》记载了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历程。《新约》则主要围绕耶稣基督的生平、教导、使徒的传教活动以及早期教会的信件等展开。像《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这四卷福音书详细记录了耶稣的诞生、传道、行神迹、受难和复活等事迹;《罗马书》《哥林多前书》等书信则是使徒们写给各地教会的信件,包含了教义教导、生活指引和鼓励劝勉等内容。

宗教仪式

  • 洗礼:这是基督教入教的仪式,象征着信徒脱离旧我,进入与上帝的新关系。通常通过用水浇在受洗者头上或让受洗者全身浸入水中来完成。洗礼代表着洗净罪恶,成为上帝家庭的一员。例如,一个成年人决定信仰基督教后,会在教会的洗礼仪式中接受洗礼,从此以新的身份开始信仰生活。
  • 圣餐:也叫“擘饼记念”,是纪念耶稣在最后晚餐时与门徒分享饼和酒,并指示门徒以后要这样做来记念他。在圣餐仪式中,信徒会领受饼和酒(或葡萄汁),饼代表耶稣的身体,酒代表耶稣的血。通过领受圣餐,信徒与耶稣有更亲密的交通,也提醒自己耶稣为救赎人类所付出的牺牲。
  • 祷告:祷告是信徒与上帝沟通的方式,信徒可以通过祷告向上帝表达感恩、赞美、祈求和认罪等。祷告没有固定的形式和语言,只要真心诚意。信徒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祷告,比如早上起床后可以祷告感谢上帝赐予新的一天,遇到困难时可以祷告寻求上帝的帮助。

教会组织

基督教有各种各样的教会组织,不同教派在教义、仪式和组织形式上可能会有一些差异。常见的教派有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等。天主教以罗马教皇为最高领袖,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和丰富的圣事传统;东正教主要分布在东欧等地,保留了许多古老的礼仪和传统;新教则强调因信称义,简化了部分仪式,有许多不同的分支,如路德宗、加尔文宗、圣公会等。每个教会都是信徒聚集、敬拜上帝、学习教义和互相扶持的社区。在教会里,信徒可以参加主日崇拜、查经班、团契活动等,共同成长在信仰中。

基督教在世界历史上和文化发展中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所倡导的爱、宽容、正义等价值观,对社会的道德建设、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希望以上介绍能让对基督教感兴趣的朋友有一个初步且全面的了解。

基督教起源时间?

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中东地区,具体时间通常被认为是在公元30年至公元33年之间。这一时间点的确定主要与耶稣基督的公开传道和受难事件相关。根据《圣经》新约的记载,耶稣在约旦河由约翰施洗后开始传教,持续约三年时间,最终在耶路撒冷被罗马总督彼拉多下令钉十字架。

从历史背景看,基督教诞生于犹太教的环境中。当时的犹太人正经历罗马帝国的统治,社会矛盾与宗教期待交织。耶稣的教导强调“神的国近了”,并提出爱神爱人的核心伦理,逐渐吸引了一批追随者。这些早期信徒在耶稣受难后,继续宣扬他的教义,形成了最初的基督教群体。

公元30年至33年这一时间范围并非绝对精确,但学界普遍以此为参考。原因在于《圣经》福音书对耶稣生平的记载存在一定差异,且早期历史文献有限。不过,通过比对约瑟夫斯等犹太历史学家的著作,可以大致确认耶稣活动的时代背景。此外,五旬节事件(使徒行传2章)被视为基督教正式诞生的标志,发生在耶稣升天后约50天,即公元33年左右。

对于初学者而言,理解基督教起源时间需注意两点:一是区分“耶稣时代”与“教会时代”,前者指耶稣在世时的活动,后者指门徒建立教会的过程;二是认识到早期基督教与犹太教的紧密联系,许多仪式和经文都源于犹太传统。若想深入探究,可阅读《使徒行传》或相关历史著作,如《早期基督教史》。

基督教主要教义?

基督教作为全球影响力最大的宗教之一,其核心教义围绕三位一体、救赎论、圣经权威、末世论四大支柱展开。这些教义不仅定义了基督教的信仰本质,也深刻影响了西方文明的文化、伦理与哲学发展。以下从具体内涵、历史渊源及实践意义三个维度展开说明,帮助您系统理解基督教的核心思想。

一、三位一体:神性的本质结构

基督教最独特的教义是“三位一体”,即圣父(上帝)、圣子(耶稣基督)、圣灵同为一个本质的三个位格。这一概念并非简单将神分为三部分,而是强调三者同时存在、彼此平等且不可分割。例如,圣父创造世界,圣子道成肉身(耶稣降生为人),圣灵在信徒心中引导,三者共同完成救赎计划。
这一教义的实践意义在于:信徒通过受洗仪式“奉父、子、圣灵的名”归入基督,日常祈祷中也常以“我们在天上的父”开头,体现对三位一体的敬拜。历史上,4世纪尼西亚公会议通过《尼西亚信经》正式确立此教义,解决了早期教会关于“耶稣是否与上帝同质”的争议,成为基督教正统性的基石。

二、救赎论:因信称义的恩典

基督教的核心救赎观是“因信称义”,即人类因亚当夏娃的原罪陷入与神隔绝的状态,唯有通过相信耶稣基督的死与复活,才能获得神的赦免与永生。这一教义颠覆了“靠行为称义”的旧约思维,强调救赎是神白白的恩典,而非人类努力的结果。
例如,保罗在《罗马书》中写道:“我们因信称义,不因行律法称义。”这意味着,无论一个人道德多高尚、善事做多少,若不接受耶稣的救赎,仍无法与神和好。这一思想在宗教改革时期被马丁·路德重新强调,成为新教与天主教的重要分野。信徒常通过“认罪祷告”表达对救赎的接受,并在圣餐中纪念耶稣的牺牲。

三、圣经权威:信仰与实践的终极准则

基督教将《圣经》视为神的话语,具有最高权威。它分为《旧约》(犹太教经典)和《新约》(记录耶稣生平与早期教会历史),共66卷。圣经不仅提供神学教义,还指导信徒的道德生活。例如,《十诫》禁止杀人、偷盗、说谎,《马太福音》中耶稣总结的“爱神爱人”成为最高道德准则。
历史上,圣经的翻译与传播推动了宗教改革。16世纪,威廉·廷代尔将圣经译为英文,使普通信徒能直接阅读神的话语,打破了教会对经文的垄断解释权。现代信徒通过每日读经、查经班深化对圣经的理解,并在生活中践行“以圣经为镜”的原则。

四、末世论:对永恒的盼望

基督教末世论包含基督再临、身体复活、最后审判三个核心要素。信徒相信,耶稣将再次降临世界,已死的信徒会复活,与活着的信徒一同被审判。行善的人进入“新天新地”(永生),作恶的人则面临“永火”(地狱)。
这一教义赋予信徒现实生活的意义:既然今生是短暂的,就应专注积累“天上的财宝”,而非追求世俗成功。例如,早期基督徒在罗马帝国迫害下仍坚持信仰,正是出于对“复活盼望”的坚信。现代信徒常通过“守安息日”“预备主再来”的祈祷表达对末世的期待。

总结:教义如何塑造基督徒生活

基督教的四大教义并非抽象理论,而是直接指导信徒的信仰实践。三位一体定义了敬拜的对象,救赎论提供了与神和解的路径,圣经权威规范了行为准则,末世论赋予了生命意义。例如,一个基督徒可能每天早晨读经、参加主日崇拜(敬拜三位一体),通过认罪悔改接受救赎,在生活中遵守圣经教导,并怀着对主再来的盼望过信仰生活。
理解这些教义,能帮助您更深入地认识基督教的精神内核,也能为探索个人信仰提供清晰的框架。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个人求索,这些核心思想都是不可绕过的关键。

基督教有哪些重要节日?

基督教拥有众多重要节日,这些节日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宗教意义,也是信徒们表达信仰、团聚庆祝的重要时刻。以下是基督教几个最为重要的节日介绍:

圣诞节:这是基督教最盛大的节日,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每年的12月25日,全球各地的基督徒都会以各种方式庆祝,包括装饰圣诞树、交换礼物、唱圣诞颂歌以及参加特别的教堂礼拜。圣诞节不仅是宗教庆典,也成为了全球性的文化节日,传递着爱与希望的信息。

复活节:紧随圣诞节之后,复活节是基督教中另一个极为重要的节日,它庆祝的是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象征着生命的胜利和永生的希望。复活节的具体日期每年都有所不同,因为它依据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来确定。复活节期间,信徒们会参加特殊的教堂服务,如复活节守夜、复活节晨祷等,同时还有寻找彩蛋、吃复活节兔子形状糖果等传统习俗。

受难节:也称为耶稣受难日或好周五,是纪念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受难的节日。这个节日通常在复活节前的星期五庆祝,信徒们会通过默想、祈祷和参加特别的礼拜来纪念耶稣的牺牲,表达对救赎的感激之情。

圣灵降临节:又称为五旬节,是纪念耶稣升天后四十天,圣灵降临在门徒身上的日子。这个节日标志着教会时代的开始,信徒们相信圣灵赋予了他们力量去传播福音。圣灵降临节通常在复活节后的第五十天庆祝,教堂会举行特别的礼拜,强调圣灵的工作和教会的使命。

升天节:纪念耶稣基督在复活后第四十天升入天国的节日。这个节日提醒信徒们,耶稣不仅复活了,而且已经坐在天父的右边,为人类祈求。升天节的具体日期因教派和地区而异,但通常都在复活节后的第四十天或其附近的星期日庆祝。

感恩节:虽然感恩节并非直接源自基督教教义,但在许多基督教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感恩节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节日。信徒们在这一天感谢上帝赐予的丰收和生活中的各种恩惠,通过家庭聚会、教堂服务和慈善活动来表达感恩之情。

这些节日不仅丰富了基督教的文化内涵,也为信徒们提供了表达信仰、加深彼此联系的机会。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意义,共同构成了基督教丰富多彩的宗教生活。

基督教在世界上的分布情况?

基督教作为全球最大的宗教之一,其信徒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个角落,涵盖了不同的文化、地域和民族群体。想要了解基督教在世界上的分布情况,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观察。

首先,从地理区域来看,欧洲是基督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许多欧洲国家拥有深厚的基督教传统。例如,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德国等国家,基督教(尤其是天主教和新教)占据主导地位,教堂遍布城市乡村,宗教活动频繁。在东欧,如俄罗斯、乌克兰等地,东正教也有着广泛的影响。

进入美洲,基督教的影响力同样显著。北美地区,特别是美国和加拿大,基督教是主要的宗教信仰,新教各派别以及天主教在这里都有大量信徒。拉丁美洲国家,如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天主教占据主导地位,对当地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亚洲,基督教的分布相对复杂。菲律宾是亚洲唯一的以天主教为主的国家,基督教文化深入人心。韩国、中国等地也有一定数量的基督教信徒,尤其是新教在中国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不可忽视的宗教力量。中东地区由于伊斯兰教占主导地位,基督教信徒比例相对较低,但仍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基督教社区存在。

非洲大陆上,基督教同样有着广泛的传播。从北非的埃及到南部的南非,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新教和本土化基督教派别)在许多国家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当地社会、教育和慈善事业产生了积极影响。

大洋洲地区,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基督教也是主要的宗教信仰之一,与当地多元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景观。

总体来说,基督教在全球的分布呈现出多样性和广泛性的特点。不同地区的基督教文化、教派和传统各具特色,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无论是欧洲的历史悠久的教堂,还是美洲的活跃宗教社区,亦或是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的新兴基督教力量,都共同构成了基督教这一全球性宗教的丰富画卷。

基督教与天主教的区别?

很多刚接触宗教的人可能会对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区别感到困惑,其实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差异,下面就从多个方面详细说说。

从起源和历史发展来看,基督教起源于公元一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核心是耶稣基督的教导和救赎理念。早期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境内传播,经历了多次迫害和教义争论。天主教则属于基督教的一个分支,在公元1054年的“东西教会大分裂”中,以罗马为中心的西派教会逐渐形成了天主教,它继承了早期基督教的传统,同时在组织架构和教义上逐渐发展出独特性。

在教义方面,基督教强调“因信称义”,即人通过信仰耶稣基督就能获得救赎,不需要依靠善功或其他外在行为。天主教虽然也承认因信称义,但更强调“圣事”的作用,比如洗礼、坚振、圣体、告解、终傅、神品、婚配这七件圣事,认为通过参与这些圣事可以获得神的恩典,帮助信徒走向救赎。

组织架构上,基督教的教会组织形式多样,不同教派有不同的管理模式,有的比较松散,有的则有相对集中的领导。天主教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教皇是最高领袖,居住在梵蒂冈,下面是红衣主教团、主教、神父等,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教皇在信仰和教义上有最终的解释权,这种集中式的领导有助于保持教义的统一性。

崇拜仪式也有不同。基督教的崇拜仪式相对简单,通常包括唱诗、祷告、读经、讲道等环节,不同教派可能会在具体形式上有所差异,但整体风格较为简洁。天主教的弥撒仪式则更为庄重和复杂,有特定的礼仪动作、服装和音乐。在弥撒中,神父会穿上特定的祭服,按照固定的程序进行,包括祝圣圣体等重要环节,整个过程充满了神圣感和仪式感。

在圣经的使用上,基督教和天主教都以《圣经》为经典,但天主教除了《圣经》外,还重视教会的传统和教父的著作,认为这些也是信仰的重要来源。而基督教一些教派更侧重于对《圣经》文本的直接解读和研究。

在社会文化影响方面,天主教在欧洲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许多欧洲国家的文化、艺术、建筑都与天主教密切相关,比如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就是天主教建筑的杰出代表。基督教在世界各地也有广泛传播,不同教派在慈善、教育等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对当地的社会文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总的来说,基督教和天主教在信仰根源上有共同之处,但在教义、组织、仪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这两个宗教,也能让对宗教感兴趣的人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信仰方向。

基督教经典著作有哪些?

基督教经典著作主要分为《圣经》及其衍生解读类书籍两大类,以下为详细介绍,帮助你系统了解核心文献:

一、《圣经》:基督教唯一的根本经典

《圣经》是基督教最核心的经典,由《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两部分组成,共66卷书(天主教版本多7卷次经)。
- 旧约圣经:包含39卷书,记录了上帝与以色列民族的契约关系,涵盖创世神话、律法、历史、诗歌与预言。例如《创世纪》讲述人类起源,《出埃及记》记载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故事,《诗篇》是宗教诗歌集,《以赛亚书》则包含大量救世预言。
- 新约圣经:包含27卷书,以耶稣基督的生平、教诲、受难与复活为核心,延伸至早期教会的建立与发展。关键书卷包括《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四福音书)、《使徒行传》(记录初期教会历史)、《罗马书》至《启示录》(保罗书信与通用书信,探讨信仰实践与末世论)。

二、基督教神学与教义经典

除《圣经》外,历代神学家撰写的著作对基督教教义发展影响深远,以下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1. 《忏悔录》(奥古斯丁,公元5世纪)

  • 内容:奥古斯丁以自传形式探讨人性、罪恶与救赎,提出“原罪论”与“恩典论”,强调人类无法自救,需依赖上帝的恩典。
  • 地位:被视为西方哲学与神学的里程碑,其“内在性”思想(转向内心寻找上帝)深刻影响了中世纪与现代基督教灵修传统。
  • 阅读建议:适合对神学哲学感兴趣的读者,可结合《上帝之城》对比阅读,理解奥古斯丁对世俗与神圣的区分。

2. 《神学大全》(托马斯·阿奎那,公元13世纪)

  • 内容:系统梳理基督教教义,涵盖上帝存在证明、伦理、律法、圣礼等主题,融合亚里士多德哲学与基督教信仰。
  • 地位:天主教官方神学教材,其“五路证明”上帝存在(如运动论、因果论)至今仍是神学辩论的经典依据。
  • 阅读建议:内容庞大,初学者可先阅读节选本(如《论上帝存在》),或参考现代注释版辅助理解。

3. 《基督教要义》(约翰·加尔文,公元16世纪)

  • 内容:改革宗神学核心著作,阐述“预定论”(上帝预先选定得救者)、“因信称义”(信仰而非行为得救)等新教核心教义。
  • 地位:与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共同推动宗教改革,奠定新教神学基础。
  • 阅读建议:适合对宗教改革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可对比天主教与新教在圣礼、教会权威等方面的差异。

三、灵修实践与信仰生活指南

基督教经典不仅包含神学理论,也涵盖灵修实践与日常信仰指导,以下为实用类著作:

1. 《效法基督》(托马斯·肯培,公元15世纪)

  • 内容:以对话体探讨基督徒的内在生活,强调谦卑、忍耐与爱,提供具体的灵修方法(如默想、祈祷)。
  • 地位:中世纪最畅销的灵修书籍之一,其“与基督同死”的观念影响了后世众多神秘主义者。
  • 阅读建议:适合希望深化个人灵修的读者,可每日阅读一章并实践其中的冥想技巧。

2. 《天路历程》(约翰·班扬,公元17世纪)

  • 内容:以寓言形式描述基督徒从“毁灭城”到“天城”的旅程,通过“绝望谷”“浮华市集”等场景隐喻信仰考验。
  • 地位:英语文学经典,其通俗语言使神学思想更易被普通信徒接受。
  • 阅读建议:适合青少年或初学者,可结合漫画版或影视改编作品辅助理解。

四、如何选择与阅读基督教经典

  • 初学者:从《圣经》入门,优先阅读《马太福音》《诗篇》《罗马书》;若对神学感兴趣,可搭配《忏悔录》或《效法基督》。
  • 进阶读者:深入《神学大全》或《基督教要义》,需结合历史背景与注释工具(如神学词典)。
  • 实践导向:选择《天路历程》或现代灵修书籍(如《重返伊甸园》),注重信仰与日常生活的结合。

基督教经典著作体系庞大,建议根据个人兴趣与信仰阶段逐步探索,从《圣经》核心文本出发,再延伸至神学、历史与灵修领域,以构建全面的信仰认知。

“基督教起源、教义、节日及与其他宗教区别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牛顿力学三大定律具体内容是什么?

牛顿力学三大定律具体内容是什么?

牛顿力学 牛顿力学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体系,主要研究宏观物体在低速运动状态下的力学规律。这个理论体系由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在17世纪建立,包含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被称为惯性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下,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这个定律揭示了物体具有保...

债券投资是什么?如何选择与计算收益?

债券投资是什么?如何选择与计算收益?

债券投资 债券投资是许多人实现财富增值的一种方式。在进行债券投资时,有几个关键因素要考虑,能够帮助投资者做出明智的决策。 债券的基本概念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理解。债券是一种债务工具,发行者通过发放债券以筹集资金,并承诺定期支付利息,最后在到期时还本。与股票不同,债券投资主要目标是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

医学心理学是什么?有哪些应用和理论?

医学心理学是什么?有哪些应用和理论?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是一门非常有趣且重要的学科,它结合了医学和心理学两个领域的知识,专门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过程中的作用。下面我会用最简单易懂的方式,一步一步带你了解医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场景。 医学心理学是什么 简单来说,医学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和身体之间如何相互影响的科学。比如,为...

医学疫苗免疫是什么?效果如何评估?

医学疫苗免疫是什么?效果如何评估?

医学疫苗免疫 嘿,朋友!你问到医学疫苗免疫方面的问题啦,这可是个非常重要且有意义的话题呢。医学疫苗免疫啊,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接种疫苗这种方式,让我们的身体产生对特定疾病的免疫力。 疫苗它就像是身体的一个“模拟敌人”。当我们接种疫苗后,疫苗里含有经过处理、已经失去致病能力或者致病能力很弱的病原体成分...

医学免疫冷疗是什么?有哪些适用疾病和副作用?

医学免疫冷疗是什么?有哪些适用疾病和副作用?

医学免疫冷疗 医学免疫冷疗是一种利用低温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治疗方法,它主要应用于一些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炎症性疾病。对于很多刚接触这个领域的小白来说,可能对它的具体操作和应用有些摸不着头脑。别担心,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 首先,医学免疫冷疗并不是随便拿个冰袋敷敷那么简单,它需...

医学免疫过敏医学是什么?有哪些常见疾病和诊断方法?

医学免疫过敏医学是什么?有哪些常见疾病和诊断方法?

医学免疫过敏医学 医学免疫学与过敏医学是医学领域中两个紧密相关但又各自具有独特研究内容的分支,它们共同关注着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以及这些异常如何引发疾病,尤其是过敏反应。对于初学者或是非专业人士来说,理解这两个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它们之间的联系,是掌握相关医学知识的重要一步。 首先,我们来谈谈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