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写的是哪座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的是哪座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描写的是东岳泰山。
这句诗中的“凌绝顶”指的是登上泰山的最高峰——玉皇顶。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绵延约200公里,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在古代,泰山被视为“五岳之首”,是历代帝王封禅祭祀的圣地,也是文人墨客吟咏抒怀的重要对象。杜甫这首诗创作于青年时期,他通过登高望远的想象,表达了想要征服高峰、俯瞰群山的豪情壮志。
从诗句的意境来看,“会当”是“一定要”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决心登上泰山绝顶的愿望。而“一览众山小”则通过对比,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和视野的开阔。当人站在泰山之巅时,周围的山峦都会显得渺小,这种感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超越平凡,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感悟。
泰山之所以成为这句诗的描写对象,除了其地理上的高度外,更重要的是它在文化上的象征意义。泰山代表着崇高、伟大和超越,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之一。杜甫选择泰山作为吟咏对象,正是看中了它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
因此,当你读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时,可以想象自己站在泰山之巅,迎着清风,俯瞰群山,感受那种“会当凌绝顶”的豪情和“一览众山小”的豁达。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表达。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哪首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期的作品,充满了豪情壮志与对未来的憧憬。下面为你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内容。
《望岳》共有三首,分别咏颂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和南岳衡山,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出自第一首,即咏东岳泰山的作品。创作这首诗时,杜甫正值二十四五岁的年纪,他到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于是便开始了北方游历。在游历过程中,他来到了泰山脚下,被泰山的雄伟气势所震撼,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这首诗的大意是:五岳之首的泰山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在我眼中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泰山高耸入云的赞叹,更表达了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它激励着无数后人勇于挑战自我,追求卓越,成为千古名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作者是谁?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这句诗出自杜甫的《望岳》,全诗为“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望岳》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中,“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诗人用“凌绝顶”来表达自己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而“一览众山小”则形象地描绘了站在山顶俯瞰群山时,所有其他山峰都显得渺小的景象。这不仅是对泰山壮丽景色的赞美,更是诗人内心豪情的抒发。
所以,当你问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作者是谁时,答案就是唐代诗人杜甫。他的这首《望岳》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佳作,更是一首表达人生志向和豪情的经典之作。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创作背景是什么?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杜甫早年的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氛围密切相关。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出生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自幼便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抱负。早年,杜甫过着“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他游历四方,饱览了祖国的壮丽山河,这也为他创作大量优秀诗篇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情感体验。
《望岳》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之后。当时,杜甫二十四岁,他到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不过,落第并没有让他消沉,他依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开始了一段齐鲁之游。在游历泰山时,他被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所震撼,于是写下了这首《望岳》。
从诗的内容来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既是对泰山雄伟景色的赞美,也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写照。杜甫借泰山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他渴望像登上泰山绝顶那样,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卓越的成就,俯瞰世间的一切。
在文化层面,唐朝是一个诗歌繁荣的时代,文人墨客们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志向和对世界的看法。泰山在古代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被视为“五岳之首”,是帝王封禅大典的圣地,象征着崇高和伟大。杜甫选择以泰山为题材创作诗歌,也是顺应了当时的文化潮流,借助泰山的形象来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
总的来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创作背景是杜甫早年漫游、落第后依然积极向上,在游历泰山时被其雄伟景色所触动,结合唐朝诗歌繁荣的文化氛围以及泰山在古代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从而创作出了这句千古名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