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是什么意思?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的意思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句非常经典且浪漫的诗句,它出自中国古代的《诗经·邶风·击鼓》。这句诗的字面意思可以拆解为两个部分来理解。
“执子之手”中的“执”是握住、牵着的意思,“子”在这里指的是你,通常用来指代心爱的人或者伴侣,“手”就是手啦。所以,“执子之手”合起来就是“我要握住你的手”或者“让我牵着你的手”。
接下来是“与子偕老”,“与”是跟、和的意思,“子”还是指你,“偕”是一起、共同的意思,“老”则是变老、年迈。把这部分连起来,“与子偕老”就是说“我要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把两句诗放在一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表达的就是一种非常深情且坚定的承诺,意思是“我要紧紧握住你的手,和你一起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直到我们白发苍苍,依然相伴相依”。这句话常常被用来形容夫妻之间或者恋人之间深厚的感情和永恒的誓言,是表达爱意和承诺的绝佳语句。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想要对心爱的人表达这样的深情,不妨直接说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信对方一定能感受到你满满的爱意和决心。同时,这句话也是很多婚礼誓词、情书或者爱情歌曲中常见的元素,足以见得它在表达爱情方面的独特魅力和广泛影响力。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的出处?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广为流传的诗句,出自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邶风·击鼓》篇。这首诗创作于春秋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战争、离别以及情感的深刻思考。

具体来看,《邶风·击鼓》全诗共五章,通过士兵的口吻描述了出征在外的孤寂与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现在诗的最后一章,原文为:“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里,“死生契阔”指生死离合,“与子成说”意为和你立下誓言。整句话直译为:无论生死离合,我们都曾立下誓言;让我握着你的手,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它表达了无论遭遇何种困境,都愿与爱人相伴终生的坚定承诺。
从文学价值来说,这句话之所以能跨越千年依然打动人心,是因为它用最朴素的语言,道出了人类对长久爱情的永恒追求。在古代,婚姻不仅是个人结合,更承载着家族延续和社会稳定的责任,因此这样的誓言显得尤为庄重。而在现代,它依然被广泛用于婚礼誓词、文学作品甚至日常表达中,成为中华文化中“忠贞不渝”情感的经典象征。
如果想要更深入理解这句话,可以结合《诗经》的创作背景来读。当时周王朝虽然统一,但诸侯国间战乱频繁,许多男子被迫离家征战,与亲人长期分离。诗中既有对战争的控诉,也有对家庭温暖的渴望。“执子之手”原本可能指向战友间的承诺,但后世更多将其解读为夫妻或恋人间的誓言,这种语义的演变恰恰体现了文化对美好情感的共同向往。
建议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诗经》全文或相关注释版本阅读,不仅能更准确把握诗句原意,还能感受到三千年前的语言韵律之美。许多图书馆、古籍网站都有白话文翻译和详细解读,即使是初次接触古典文学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的情感内涵?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诗经·邶风·击鼓》,短短八字承载了中华文化中对爱情最深沉的期许,其情感内涵可从三个维度深入解析。
第一层是“陪伴”的具象化。“执子之手”通过“手”这一身体部位,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可触摸的行动。在古代社会,手是劳动、生存的依靠,也是情感传递的媒介。夫妻或恋人牵手而行,不仅是身体的靠近,更是命运交织的象征——无论是田间劳作、市井穿行,还是战乱逃亡,这双手都代表着“我与你共同面对”的承诺。这种陪伴超越了言语,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同甘共苦”的真谛。
第二层是“时间”的永恒感。“与子偕老”中的“偕老”二字,将爱情从瞬间的激情拉长至一生的跨度。它拒绝了对爱情的浪漫化幻想,直面婚姻中必然经历的平淡、琐碎甚至困境。这里的“老”不仅是年龄的增长,更是共同经历风雨后的默契:从青春到白发,从健康到病弱,从富足到困顿,始终选择彼此作为生命的伴侣。这种永恒感并非盲目,而是基于对人性复杂性的清醒认知——承认矛盾的存在,却依然选择坚守。
第三层是“责任”的契约精神。与西方爱情诗中常强调的“激情”不同,这句诗更突出“承诺”的重量。在古代礼制下,“执子之手”是婚姻仪式中的重要环节,象征着双方对家庭、社会的责任。它要求个体超越自我需求,将对方的幸福纳入自己的生命规划中。这种责任不是束缚,而是通过共同成长实现的自由——当两个人愿意为彼此调整自我、妥协分歧时,反而能获得更深层的情感满足。
从现代视角看,这句诗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快节奏的当下,人们常因“新鲜感消退”而放弃关系,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提醒我们:真正的爱情需要“慢”的智慧——耐心经营日常的细节,在争吵中学会理解,在平凡中创造仪式感。它不否定激情,但更强调激情转化为亲情后的温暖;不回避矛盾,但坚信矛盾能成为关系深化的契机。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句诗的核心始终是“选择与坚持”。它告诉我们:爱情不是命运的馈赠,而是主动的创造——通过每一次牵手、每一句对话、每一个共同解决问题的瞬间,将“我”和“你”编织成“我们”。这种情感观,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当代人经营长久关系的珍贵启示。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适合什么场景用?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诗经·邶风·击鼓》,原句为“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表达的是对长久陪伴与永恒爱情的承诺。这句话适合在以下场景中使用,既贴合语境,又能传递真挚的情感:
1. 婚礼誓言或致辞
在婚礼仪式上,无论是新人交换誓言,还是亲友致辞,都可以引用这句话。比如新人可以说:“从今天起,我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无论顺境逆境,都与你携手同行。”这句话简洁有力,既呼应了传统文化的浪漫,又直接表达了相伴一生的决心,能让宾客感受到爱情的庄重与温暖。
2. 情侣/夫妻纪念日表达
在周年纪念、生日或特殊节日时,用这句话书写卡片、短信或当面表达,能增添仪式感。例如:“五年前的今天,我们许下承诺;五年后的现在,我依然想对你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种表达既回顾了共同经历的时光,又强调了对未来的期待,适合需要情感升华的场合。
3. 手工礼物或信件中的点缀
如果亲手制作礼物(如相册、手账、刺绣)或写一封长信,可以将这句话写在封页、结尾或配图旁。比如在一本记录两人旅行照片的相册扉页写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既点明了礼物的主题,又让收礼者感受到用心与深情,比直接说“我爱你”更含蓄却更有力量。
4. 公开场合的浪漫表白
在求婚、公开告白或社交媒体发文时,这句话能快速传递坚定感。例如求婚时单膝跪地说:“我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你愿意嫁给我吗?”或在朋友圈分享合照时配文:“三年相伴,初心未改,愿执子之手,共赴余生。”这种表达既符合中文的审美习惯,又能避免俗套,容易引发共鸣。
5. 传统或文化主题活动中
参与汉服婚礼、国风展览、诗词朗诵等活动时,引用这句话能贴合氛围。比如在汉服婚礼的誓词环节,或参观古代爱情主题展览后发文,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总结感受,既应景又显文化底蕴,适合喜欢传统文化的人群。
注意事项:
- 避免在普通问候或日常闲聊中随意使用,以免削弱其庄重感;
- 搭配具体行动或回忆(如“记得那次生病你照顾我整夜,让我更坚信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会更生动;
- 如果是书面表达,可结合书法、印章等元素,增强仪式感。
这句话的核心是“长久陪伴”,因此最适合需要强调承诺、回忆或未来期许的场景,能让对方感受到被珍视的诚意。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英文怎么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的英文翻译可以表达为 "Hold your hand and grow old together with you"。这句中文诗句出自《诗经·邶风·击鼓》,原意是表达对伴侣的深情承诺,希望与对方携手共度一生,直到白头偕老。
在翻译时,核心是传达出"携手"和"共度余生"的意境。"Hold your hand" 对应"执子之手",直白且富有画面感;"grow old together with you" 则精准表达了"与子偕老"的陪伴感。如果希望更简洁,也可以说 "Together, hand in hand, till old age",这种表达更强调过程的陪伴。
如果想用于婚礼誓言或情书,可以稍微调整语气,比如 "I promise to hold your hand and walk with you through every season of life",这样既保留了原句的浪漫,又增加了生活化的细节。
根据不同场景,选择适合的版本即可。如果是文学创作或正式翻译,建议使用第一种;日常表达或情感传递,后两种更自然。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背后故事?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广为流传的经典诗句,出自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邶风·击鼓》篇。它的背后,是一段饱含深情与无奈的历史故事,也是古人对忠贞爱情与承诺的生动诠释。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诸侯国之间频繁征战,士兵们常被迫远离家乡,奔赴战场。诗中描述的正是一位士兵在出征前,对妻子或爱人表达的深情誓言。全诗以战争为背景,通过质朴的语言,将离别的痛苦、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爱人的眷恋融为一体。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正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意为“牵起你的手,与你一同白头到老”,表达了无论生死离别,都要坚守承诺、相伴一生的坚定信念。
从字面看,“执子之手”描绘的是一种亲密的肢体接触,象征着情感的联结;“与子偕老”则是对未来的期许,希望两人能携手走过漫长岁月,直到白发苍苍。这种情感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强烈共鸣,因为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成为人类对永恒之爱的共同向往。
值得注意的是,这句诗最初并非专指夫妻之情,也可能包含战友间的情谊。但在后世的流传中,它逐渐被赋予了更纯粹的爱情内涵,成为婚礼誓言、情书表达中的经典用词。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它都承载着人们对真挚感情的追求——不因外界变故而动摇,不因岁月流逝而褪色。
如果你想在生活中运用这句诗,可以尝试在以下场景中表达:
1. 婚礼或纪念日:手写卡片时引用,搭配一句“愿我们如诗中所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既浪漫又富有文化底蕴。
2. 日常陪伴:当伴侣感到疲惫或不安时,轻轻握住对方的手说:“别怕,我会一直陪着你,就像那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 创作表达:写故事、诗歌或歌词时,用这句诗作为核心意象,能瞬间增强情感的感染力。
这句诗的魅力在于它的简洁与深刻。八个字,道尽了爱情中最珍贵的部分:陪伴与坚守。它提醒我们,真正的爱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而是细水长流的相守。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种对忠诚与永恒的向往,始终是人性中最温暖的光芒。






